
“工匠劳模讲堂”由国家开放大学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策划推出。首批建设完成的系列课程邀请了5位大国工匠、4位全国劳动模范、2位非遗传承人担任主讲人。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一位用刻刀唤醒木头灵魂的艺术家——郑春辉,看他如何以木为纸,将诗词山水刻入时光,用匠心守护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郑春辉,福建莆田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遗“莆田木雕”传承人
16岁因热爱绘画与木雕结缘
深耕行业近40载
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手工艺人
成长为我国传统工艺领域首位“大国工匠”
今天,让我们走进“工匠劳模讲堂”
聆听郑春辉的故事
刻刀下的立体诗画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
以人物圆雕见长
郑春辉却独辟蹊径
将中国山水画与古典诗词的意境融入木雕
开创了“木雕山水画”这一全新艺术门类
其大型木雕作品《清明上河图》
以12.286米的长度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一块千年香樟木为基
运用镂空雕、透雕、浮雕等技法
复刻了宋代汴京的繁华盛景
2570余个人物、两岸同根同源的设计深意
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极致的匠心
正如他所说:
“一件好作品一定是搏动着创作者的生命情怀!”
让非遗“活”在当下
他大胆融合中国山水画的写意与木雕的立体语言
独创“以刀代笔”技法,隐含着创新的精神
他曾说:“非遗需要不断地传承,
我们也要把它传承好,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地创新,
进行题材创新、技法创新,
才能保持它的活力!”
2023年,他挑战了一项更宏伟的工程
耗时至少5年雕刻120米长的《京杭大运河》
作品以9棵500年香樟木连接而成
分北方、中卷、江南三卷
再现漕运盛景与沿岸人文
是他雕刻作品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扎根乡土,育木成林
作为行业领军者
郑春辉深知“独木不成林”
所以他十分重视雕刻技艺文化交流
以及行业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他创办莆田首家民办木雕博物馆
收藏上百件获奖作品
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
建立实训基地
推动“师徒相承”向系统化职业教育转型
匠心,是永不停息的修行
郑春辉用40年诠释了何为“工匠精神”
是夜以继日雕琢木料的执着
是将两岸同源刻入作品的赤子之心
更是让木雕走向世界的文化自信
郑春辉的刻刀仍在飞舞 在木纹深处
我们听见了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也看见了一条生生不息的文明长河
关注“国开轻课堂”
走近这位与木雕对话的大国工匠
感受刀尖上的中华文脉
工匠劳模讲堂:后续我们将带来更多精彩课程,一同感悟工匠劳模精神。
来源:国开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