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国开首页

“寻找身边的工匠劳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展示(一)

        编者按从晨曦微露的田野到灯火通明的车间,从平凡岗位的默默坚守到国之重器的惊艳亮相,一段段影像、一行行文字真实记录了劳动者们的日常瞬间,也镌刻下他们对岗位的热爱、对极致的追求、对时代的担当。

        国家开放大学于5月劳动教育学习宣传月系列活动期间,面向办学体系广泛征集“身边的工匠劳模”故事。活动得到办学体系师生的热情响应和积极参与,共收到27个分部(学院)申报的126则作品。这些故事生动阐释了体系师生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即日起,我们将精选部分故事,通过回顾他们的杰出事迹,倾听他们的人生感悟,感受国开师生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

01 沈阳分部:坚守古法济苍生,匠心传承绽芳华——记刘氏回阳膏第四代传承人刘倩倩

        “守艺难,传艺更难。”为破解传承困局,刘氏回阳膏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刘倩倩建起非遗档案库,将祖辈手稿数字化保存;开设“古法药坊”公益课堂,培养学徒二十余人,更打破秘方“单传”禁锢,公开部分配方助力学术研究。针对儿童群体,她革新膏药配比,使其更温和安全,解决无数宝妈的担忧。如今,她十岁的儿子已能辨识百草,稚嫩的小手学着研磨药粉。“太爷爷的匾额上写着‘济世为怀’,这四字要代代刻在心里。”

        2025年,刘氏回阳膏入选辽宁省非遗传统中医药名录。四代人的光阴凝于一锅浓稠药膏,在铁铲与陶罐的碰撞中,书写着“以苍生为念”的千年医魂。从清末民初的“膏药刘”扁担药箱,到如今非遗展厅的琉璃药罐,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匠心。刘倩倩用半生坚守诠释:所谓传承,是古法熬制时升腾的雾气,是掌心老茧磨出的药香,更是将“天下无痛”的理想,化作一贴贴温热膏药,熨帖人间疾苦。

点击阅读

02 四川分部——叶光勤:大山深处的乡村振兴“领路人”

        叶光勤,2019年毕业于乐山开放大学法学专业,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荍坝镇石丈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边荞小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级农技师。2021年荣获“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2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民心是田,脚步为犁。”这是叶光勤的工作信仰,也是她12年坚守乡村的真实写照。在她的带领下,石丈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宽敞平坦,产业蓬勃发展,村民收入增加,笑容更加灿烂。叶光勤依旧每天奔走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她满怀坚定地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份荣誉,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激励。我要扛起乡亲们的期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石丈空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

点击阅读

03 重庆分部:实干汗水浇灌乡土 勤学智慧铸就荣光——“全国劳动模范”冯秋容的奋斗之路

        在重庆市南川区大有镇水源村,全国劳动模范冯秋容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现代农业的励志故事。这位曾经的“种植小白”,如今不仅实现了亩均毛收入5万余元的奇迹,更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3500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蔬菜大王”。返乡创业十年来,冯秋容结合南川区大有镇水源村实际,因地制宜探索蔬菜嫁接技术,走出一条比传统蔬菜种植收益高出许多的农业发展“新路子”,成为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的领头人。

点击阅读

04 福建分部:匠心筑梦 精工报国——全国劳动模范林玉登

        林玉登,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工模中心副主任、高级技师,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国家开放大学福建分部2022秋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从表芯模具到"中国天眼",从追赶者到领跑者,林玉登用半生践行着"精进毫厘,匠心千里"的信念。在202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时,他动情地说:"工匠的刻度就是国家的精度。"如今,这位年过五十的技能大师依然每天工作8小时,在4平方米的工作台上继续书写着中国智造的新篇章——那里有显微镜下的星河璀璨,有锉刀间的宇宙浩瀚,更有一个大国工匠对"制造强国"最赤诚的告白。

点击阅读

        接下来,我们继续推出“寻找身边的工匠劳模”征集活动优秀作品,一同感悟国开师生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扫码观看工匠劳模讲堂资源

 

来源:国开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