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载育芳华
教育强国谱新篇
国家开放大学
始终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
扎根中国大地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5周年校庆之际
国开之声带您穿越时空
重温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感悟属于国开人的精神品格
“密码”通过深度报道学校办学特色和独特贡献,解码学校发展路径。
45年来,学校积极拥抱信息化,始终致力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学习体验,以优质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并不断推动学习资源品牌化和高质量发展,为开放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广播电视启航
让知识“飞”入万千学子家
“我们的知识来自空中的课堂,电波飞渡,汇成心中的黄河、长江。”1979-1999年,在广播电视的黄金时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资源的形态以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为主,并依托广播和电视媒体广泛传播,学生则通过收听收看节目获取知识。
华罗庚讲授“高等数学”课程
1978年2月6日,邓小平在“关于筹办电视大学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同意,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1979年2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全国28所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开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电大学员讲授了第一节电视课——高等数学,全国42万名电大学员收看课程。之后,国内一批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通过电大课堂被社会民众广泛认知,聘请名师名家也成为电大的传统。
《中国古代文化名家谈》
20世纪80、90年代,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持续聘请王力、启功、谭其骧、任继愈、杨伯峻、冀淑英等学界泰斗为学子授课,课程深受喜爱。进入新世纪,以电视课程为基础,学校改编推出了课程《中国古代文化名家谈》,内容涉及天文历法、历史地理、宗法礼制、金石书画、经典选讲、目录学、音韵学等诸多领域,启人良多。
20世纪90年代,在学习资源建设上,学校已开启国际合作模式。1990年9月5日,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日本广播协会(NHK)合作开发的实用日语课程《日语基础》,作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外语和非学历教育节目,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面向全国播出。
秉承名师名教的课程建设理念,1995年,学校力邀著名科学家、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担任“大学物理(当代物理前沿专题)”课程主讲教师,通过电视课堂为广大学子作“对称与近代物理”“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的学术前沿讲座。
这一时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视频课程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校编制了音像教材300 余种,2万多课时。同时,文字教材也由借用普通高校教材阶段进入开发适合成人在职学习的阶段,“七五”期间,学校组织出版了高等专科教育21个专业300多门课程的文字教材,发行总量超过1.5亿册,多部教材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电教教材奖。这一时期,课程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理念也开始萌芽。
用于收听广播课的电子管收音机
一位1982年入学的“老电大生”在接受《西安日报》采访时,生动描绘了自己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利用一台“红灯牌”收音机跟随那些“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名师,踏上求知之旅的经历——袁行霈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带他领略了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开启与李白、杜甫等文学巨匠的跨越时空“对话”;张治公先生的“现代汉语”课程,让他深入了解了汉语的奥妙和魅力,为他的语言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网络教育初探
开启远程开放教育新时代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办公厅随后发布《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几点意见》,积极探索并构建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的专科及本科(专科起点)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标志着远程开放教育新 时代的开启。
随着教育部推进21世纪网络教育工程的开展,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承建的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学校开始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建设。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校课程学习资源建设一体化设计理念进一步强化,每门课程均需提供3种以上的媒体形态学习资源,即在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课程、CAI课件等,以满足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学习需求。
教育部关于“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验收结果的通知
2002年,网络教育新纪元的里程碑之作——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中国法制史”课程正式上线,课程以其卓越的教育价值荣获“亚洲数字化教学成果奖”“国家电子出版物奖提名奖”,入选第一批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
2007—2010年获“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课程信息
2003年,学校与英国开放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发并推出了公共英语教材。这一教材将文字与音像元素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资源包,进一步丰富了学习资源的形式,为资源建设探索了新路径,也为网络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随着Web2.0技术的兴起与普及,网络课程的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以“离散数学”和“货币银行学”等课程为代表,更加注重用户主导、师生共建,通过异步交流机制,共同推动着网络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这一时期,学校先后有23门课程荣获“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另有159种教材获得历届全国优秀电教教材奖、全国优秀教材奖、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奖等诸多奖项。
2008年至2011年,为推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网上开放与共享,受教育部、财政部委托,学校承担“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组建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整合了国家和高等学校等已投入建设的2.5万门课程、容量超过55.5TB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遴选建设了119个分中心和典型应用示范点,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受益人群达到3500万人。
“三农”特色课程
西部特色课程
同期,学校还启动实施“非统设课程”“西部特色课程”及“‘三农’特色课程”等项目,多措并举推动体系内学习资源共建共享,引领学习资源建设的深化与升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全面网络化教学
资源创新持续突破
2012年,被誉为MOOC元年。这一年,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推动了全球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与共享。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MOOC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同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这也标志着学校迈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思政课视频图片
紧跟时代步伐,抓住转型东风,学校进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大力发展在线学习平台,建设了覆盖面更广、质量更高的学习资源体系,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在六网融通理念下升级迭代网络课程建设模式,将多类型学习资源集成于网络课程中,形成了集预设性、生成性资源于一体,可提供实时互动的网络课程。这一时期,资源创新持续突破。以思政课为例,学校改变了传统思政教育枯燥说教的模式,用“制大片”精神建设思政课程。
同时,国家开放大学开始探索适应移动化学习的学习资源建设。一方面,学校推出5分钟课程网,建设了约5.8万门5分钟课程,涵盖了教育体育、经济管理等十大领域,以短小精悍的课程形式满足了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在全媒体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学生可通过移动终端按需下载学习内容,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还可通过在线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这种更加开放灵活的学习体验,使得全媒体数字教材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计划也先后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信息化奖哈马德国王奖。此外,面向军队士官、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资源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
精品课程获奖信息
在建好学习资源的同时,国家开放大学始终坚守社会责任与担当,将优质学习资源通过各类平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学校有多门学历教育课程陆续入驻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其中,唐应山教授开设的《SketchUp室内设计》于2017年被列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疫情防控期间,学校更是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各类学习资源,累计服务人数达数百万。2022年,学校还推出终身教育平台,汇集学习资源103万余个,为来自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终身学习者提供近6000万人次服务。
数字化赋能
助力学习资源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推进,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共识,国家开放大学进入了数字化赋能学习资源高质量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平台
在前沿技术的加持下,学习资源在品牌化、品质化的建设道路上不断实践。学校精心策划“院士讲堂”项目,邀请120名两院院士及来自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专家,共计400余人普及科学知识,形成了以医疗健康、大国重器、数字经济等为主题的60个系列,共计1.9万分钟的公益性精品学习资源。同时,学校与哔哩哔哩(简称B站)等互联网平台合作推出共创课程,进一步打造国开名师公开课。此外,学校大力发展交互式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交互体验,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AI虚拟教师
在运用新兴技术赋能学习资源建设及教学改革方面,学校也开展了积极探索。运用VR技术,推出面向全民思政教育的沉浸式全景虚拟VR党史课“红流星光课堂”,并荣获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司典型案例嘉奖。2023年,学校启动人工智能赋能英语智慧教学改革项目,依托数字化教学手段,构建融合英语智能口语训练、英语智能作文批改、虚拟教师智能问答、AI虚拟教师课程资源和基于学科知识图谱的自适应学习系统为一体的智慧教学体系。
在加强同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深度合作与交流上,学校也开展了诸多实践。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王启明出席ICDE第29届世界大会并作主题报告;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举办“教育数字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平行会议;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和职业教育技能课程方面,给予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优质课程资源支持约300门……
由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部分获奖教材
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已建设汇聚了 5.8万门五分钟课程、103万分钟音视频学习资源,以及 2500种文字教材和1215种融媒体教材,其中《理工英语》《国际私法》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一等奖,《税收基础(第2版)》《推销策略与艺术(第3版)》等16 种教材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二等奖。
未来,国家开放大学学习资源建设将继续致力于构建数字化、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学习资源体系,为广大学子提供更加丰富、更加深入的学习体验,以数字之光点亮前行之途,以教育之力厚植幸福之本,为推动面向世界一流开放大学建设的教育变革创新,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见证壮阔的征程
时间镌刻奋斗的足迹
“敬学广惠、有教无类”
谱写了国开人
一次次初心不变的坚守
一段段携手奋进的凯歌
站在新起点上
国开人当以史励志
奔赴下一场山海
相关阅读
今天,误入一个工作群……
❖非凡45·征程
广播电视大学筹办进展迅速(1979前)
❖非凡45·接力
刘黛琳:开放大学的办学理念是创新的、超前的
作者:李薇、程千、周翔、高辉
联动策划:学习资源部、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