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国开首页

工匠劳模讲堂 | 大国工匠郭汉中:“我在三星堆修文物”

        “工匠劳模讲堂”由国家开放大学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策划推出。首批建设完成的系列课程邀请了5位大国工匠、4位全国劳动模范、2位非遗传承人担任主讲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与历史对话的文物修复师——郭汉中的故事。

举世瞩目的三星堆

是数千年前中国先民留下的灿烂文明成果

自1934年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开始

90多年来,三星堆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和指导下

众多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

投身三星堆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

修复了大量文物

 

打小在三星堆遗址旁长大

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近40年的“大国工匠

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副部长——郭汉中

始终带领徒弟忙碌在文物修复工作一线

郭汉中深度参与了三星堆目前已发现的

全部8个祭祀坑的发掘工作

累计修复文物6000余件

他先后荣获“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手”

“四川好人”“四川工匠”

“德阳市技术能手示范个人”“德阳英才”

等荣誉称号

今天,让我们走进“工匠劳模讲堂

聆听郭汉中的故事

三星堆“文物医生”

1984年,年仅16岁的郭汉中

被引入了文物修复的大门

跟随文物修复大师杨晓邬

开启了文物修复之路

当时在省考古研究所

师徒二人守着一间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办公室

在数千个日夜里分类、拼合、焊接、雕刻

完成文物的修复工作

为三星堆乃至四川省的

文物保护与修复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自律勤学 创新技术

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物修复水平

郭汉中一直把自学、自练、自悟、自省

作为工作准则

他购置、研读了大量专业书籍资料

一有机会就向同行专家老师请教

同时坚持锤炼自己的实操水平

文物修复中的整形、拼接、焊接、着色

等修复方法

郭汉中不仅精通熟练,还能改良创新

他将传统修复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创造性地使用塑形补配、黄泥石膏翻模等工艺

不仅提高了文物修复的精细程度

而且保护文物不在修复中受到二次伤害

赢得了国内文物修复界同仁的普遍赞誉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文物修复技术向前迈步

发扬传统修复工艺

郭汉中作为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技术带头人

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

还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

不遗余力向年轻同志

悉心传授文物修复知识和实操技术

为三星堆博物馆培养了一支

作风硬、能力强、素质高的文物修复队伍

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进行了有益探索

这种师徒传承制

促进了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修复的长远发展

郭汉中一直保持着对文物修复事业的敬仰与热爱

坚守职业道德与初心使命

用精湛的修复技艺

让三星堆文物的惊人价值与优美姿态

得以完整呈现

以不断传承的工匠精神守护着中华文明的根脉

 

关注“国开轻课堂

了解这位与历史对话的文物修复师

        工匠劳模讲堂:后续我们将带来更多精彩课程,一同感悟工匠劳模精神。

 

来源:国开轻课堂